入户资讯网入户一对一咨询服务
栏目: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:0 时间:2022-12-11 来源:网络
(上海这个家庭农庄走高学历路线,3个本科生,5个大专生,还在招人)
仇明惠最近通过朋友圈和自己所在的几个群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,招聘的是销售经理,岗位要求三条:有事业心、吃苦耐劳;综合素质好的中青年;学历大专及以上。她告诉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,“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农庄已经有3个本科生、5个大专生了。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5岁以下,有年轻人来做农业,很不一样。”
她是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鹤丰农庄的“庄主”,75后,大专毕业,以前做财务工作。2009年,仇明惠做实业的父亲想回归田园,机缘巧合在浦东航头镇开设了这个农庄,让她负责,于是她转型做了庄主。一晃10多年过去了,“不仅我越做农业越喜欢,而且发现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。这样的农业,越做越有劲!”
不一样的田园情怀
“情怀”是农庄里多位年轻人不约而同向记者提到的一个词。不过在具体阐述时,他们的“情怀”各有不同。
原先从没接触过农业的仇明惠,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,学会了各种农活,虽然觉得很辛苦,可又很充实,有成就感:“今年疫情发生的时候,本地产蔬菜发挥了重要的市场保障作用,这让我觉得很有价值。”
被称为“南瓜哥哥”的柏圣南1989年出生,今年初才来到农庄,之前在无锡一家IT企业做产品经理,专业背景是工商管理,“我是农村孩子,喜欢农村,现在能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做农业,很开心。”
黄梦、胡音佳、俞凌燕是3个80后“小姐姐”,都说选择农庄是因为喜欢田园生活,但“喜欢”的原因有些差别:
黄梦一直对生态产业有兴趣,之前与朋友合伙,在上海开了一家生态农产品门店。后来发现农庄有招聘,实地查看,一看就爱上了:“这比卖农产品更贴近田园。农庄不仅有种植,而且有农耕休闲体验活动,能给城里人充分的田园生活。”
上海姑娘胡音佳同样被田园生活吸引,她之前做行政工作,但觉得太拘束了,田园给了她更新鲜的空气,“从我家来农场,坐公交车单程要1.5小时。但听说农庄提供住宿后,我立刻决定加入。”她也带父母来农庄体验,“他们也说好,很理解我的选择。”
俞凌燕曾是某知名电商平台的运营,来这里后做起了农耕体验活动策划,“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。”她说,在农场的年收入可能还比不过当年电商平台一季度的绩效奖,每天从家里开车来农庄,单程就要40分钟,“可是我喜欢,尤其是策划亲子类的农耕体验很有成就感,能为孩子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。”她的二宝今年刚3岁,有时也会跟着她参与各种活动,“孩子开心,我更开心。”
新农民也是新职业
虽然都因为对农业有情怀而选择做新农民,但年轻人也有自己的计划。
柏圣南很有“孩子王”的样子,来农庄不过半年,却突击学习了很多农业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农活。遇到亲子农耕体验活动,“南瓜哥哥”对涉及的各种农作物知识如数家珍,劳作起来也有板有眼,孩子们都很喜欢他,还会向他提些要求。比如孩子们给自己种的庄稼地配了一块姓名板,上面用油彩“签名”,希望不要被雨冲刷了。“南瓜哥哥”立刻答应:“我给你们买清漆,下午就漆上,保证下次来仍旧很鲜艳。”
在劳动和陪伴孩子的同时,柏圣南也在思考:“农庄不仅仅是生产种植基地,而且是一三产联动发展的模板。如果按传统的生产方式,农民只是种植,收入不高;但现在通过亲子游、休闲游、农家餐等服务业配套,农业的附加值不就高了?要运行这样一家农庄,不是和我学的工商管理一样,涉及现代化企业运营吗?”他觉得,来上海做农业,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情怀,而且有所收获。
黄梦在农庄市场部工作,大大小小的对外事务对接都要管,记者几乎找不到与她搭话的机会。刚问出一个问题,她的电话就响了;才说上两句话,又有来农庄的客人和她打招呼……这个姑娘一直笑嘻嘻地,给记者看她的两只手机,“两只手机一个充电宝,都不够用。”比起以前做生态农产品销售,农庄要忙多了。可黄梦还是喜欢,“很多客人来了一次后,就变成了回头客,会认可我们的产品、我们的服务,也等于认可我们的生活方式,多有成就感呀。”
她还觉得,在上海做农业,还有很多有利条件。前不久,她参加了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“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”和“上海农场主短视频直播特训营”,收获颇多:“两个培训都是免费的,但教的东西很实用,又接地气,又紧跟潮流。这让我看到,农民是一种新职业,我想做现代农庄的职业经理人。”
新活力带来新气象
作为70后的仇明惠在管理团队里已经算“老大姐”,特别喜欢那些80后的弟弟妹妹,“他们因为情怀来农庄,但又很接地气。即使以前没做过农活,可很愿意学习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带来了新思路。”
在年轻人的群策群力下,农庄的变化大家都看得到:这个原先为了老父亲养老的家庭农庄,已经变成既有农作物生产,又有农事体验的农业休闲基地。
农庄的运营也越来越像现代化的企业,有了自己的、微店。服务方式也越来越多样,从最简单的农产品销售,拓展为社群运营、社区团购、基地认养、农事体验等多种形式。农庄里的农作物也不再随便卖,以即将上市的桃子为例,团队一起设计了“桃米乐”这个品牌,还定做了T恤,决定走品牌化发展路线。
“虽然现在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收入不高,但我相信,只要坚持下去,农庄运营一定能越来越规范,农庄员工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。”仇明惠说。
在8个高学历员工中,还有仇明惠的表弟、85后甄涛。本科毕业的甄涛觉得做农业也挺好,“姐姐说农庄缺年轻人,叫我来,我就来了。农业不仅是种地,也有分工。比如在我们农庄,姐姐负责种植技术,我负责农庄的整体营销。这和在企业工作不也一样吗?”
他给农庄添了一个咖啡吧,外面就能烧烤,里面有些年轻人喜欢的咖啡和酒水饮料,还配合一个简单的多肉植物展销温室,“这是年轻人喜欢的嘛。没客人的时候,我也会约上几个朋友来这里坐坐,让他们看看年轻人运营的农庄。”
最近,甄涛又做了个小程序,名字叫“魔都农云”,为的是“把彼此信得过的合作社、家庭农庄结合在一起,资源共享”。他说,以前合作社、家庭农庄都独立运营,而每家合作社或家庭农庄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都有限,如果通过“云”结合在了一起,那么不同合作社和家庭农庄之间能互通有无,资源互补,“这样,市民获得的产品和服务更丰富,每家合作社和农庄的客流也能更多。”
栏目主编:刘锟文字编辑:任翀
题图为仇明惠(绿衣者)与农庄的年轻人。
扫描上面二维码,微信咨询
落户咨询热线:13671738356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经本站整理和编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交流和学习之目的,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,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。管理员邮箱:y569#qq.com(#转@)